close

和悲剧不一样的是,喜剧意味着对命运馈赠的接受。(你做了什 么使你配得上这一馈赠:命运的青睐?没啥特别的,命运就是青睐 你,你就享受吧。)在《仲夏夜之梦》临近结尾的地方,海伦娜在再 次遇见狄米特律斯时感激地说:“我得到了狄米特律斯,像是得到了 一颗宝石,好像是我自己的,又好像不是我自己的。”这段话可以看 作是莎士比亚向喜剧精神效忠的最动人的誓言之一。就像发现宝石的 路人一样,海伦娜重新找到了她珍爱的狄米特律斯;但是他看起来仍 然不像她的财产,这种不确定性撒下了魔咒。(狄米特律斯仍然处于 剧中魔力爱情的影响之下,所以他很有可能也不是他自己。)喜剧意 味着放松地进入一种看似魔幻但真实存在的状态;所以莎士比亚的喜 剧信条不仅仅局限于让古怪别扭的马伏里奥和愤恨不满的费斯特进行 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奈杰尔·霍桑和本·金斯利在特雷弗·纳恩导 演的精彩的电影版《第十二夜》中完美地演绎了这场决斗)。这样的 较量妨碍了认知的实现;它妨碍了作者的自由,使之不能自由地探索 随机事件、即兴会面和以奇怪的方式交织在一起的各种欲望。而所有 的这些才是喜剧的命脉。https://www.easycorp.com.hk/blog/%e3%80%90%e5%85%ac%e5%8f%b8%e5%a0%b1%e7%a8%85%e3%80%91%e9%a6%99%e6%b8%af%e5%85%ac%e5%8f%b8%e5%88%a9%e5%be%97%e7%a8%85%e8%a6%81%e4%ba%a4%e5%a4%9a%e5%b0%91%ef%bc%9f%e5%a6%82%e4%bd%95%e8%a8%88%e7%ae%97/ 尽管费斯特是《第十二夜》里的小丑,是他 促使奥丽维娅开始喜剧生活,但是他对马伏里奥报复性的无情打击有 悖喜剧的精神。怨恨和迫害的情节并不适合喜剧,其恶毒的使命和乖 戾的意识更适合讽刺剧。为了使《第十二夜》中的复兴精神发挥作 用,讽刺必须与喜剧分离,而且喜剧必须占据上风,这就和喜剧元素 必须得战胜该剧开头的忧郁情绪是一个道理。 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悲剧是建立在认知和逆转的基础上的:人 们头一次看清楚自己是谁,事情的状态被颠倒过来。在喜剧中,认知 的内容不是英雄的真实身份,而是新奇事物令人头晕目眩的事实,以 及史无前例之事的可能性。逆转也在持续发生:每一种忧伤都有可能 转变为其对立面,而每一种欢乐也都会暂时搁浅,直到喜剧精神再次 掌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eelancemania8 的頭像
    freelancemania8

    mathew的部落格

    freelancemania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